来源:人民网两会报道

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集体采访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介绍北京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

 

10月18日15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集体采访,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徐想 摄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介绍北京市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有关情况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代表团的赵磊,很高兴在北京最美好的季节和大家见面,也借此机会向新闻媒体的各位同仁对北京各项工作的关注和宣传报道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代表团一共有64名代表,来自首都的各条战线。今天上午来自环保战线的一名党代表特意委托我向大会的记者报告一个喜讯,那就是今年北京,PM2.5的浓度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到现在为止,平均浓度已经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特别是16号大会开幕的当天,我们PM2.5已经低到了1微克/立方米,创造了历史同期监测到的最好水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大会蓝”变成北京的“常态蓝”“天天蓝”。  

这两天我们代表团的各位代表一直在认真学习和讨论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报告很好,很振奋。有的代表就说,打开了二十大报告,就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看到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党,看到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报告当中也特别提到了很多和北京相关的大事件,比如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我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这些重大的事件都有我们“北京服务”的影子,也让我们一同见证了伟大的时代。代表也都纷纷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我就简单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都知道,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求发展,主动地减量去发展,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我想问的是,北京如何平衡疏解与发展?在强化首都功能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在未来又会如何去进一步地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谢谢。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

谢谢您的提问。您首先提到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我们北京是在全国超大型城市里面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概念,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

减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只不过是在要素投入上,该减的要减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减量发展,也是北京这十年来立足于首都功能定位,从城市功能布局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个大局出发,我们作出的一个选择。

这几年,我们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这里面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今后也要按照减量发展这样一个理念,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统一推进。

第一,在不可再生生产要素的投入上要坚决做减量。比如说,土地是非再生资源。不能为了增长,我们一味地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我们实施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市现在已经不是在“摊大饼”。我们减下来建设用地,减了110平方公里。我们这几年里头疏解了一般制造业2000多家。我们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2021年比2013年下降了9.5%。我们中心城区还要在4个密度上都要降低,除了我刚才说的常住人口的密度要下降,在商业密度、建筑密度、旅游密度上还要下降,要更加突出我们首都的功能定位。

第二,我们认为还要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坚决地要做增量。高质量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人才、靠创新驱动。这几年,北京一直加大技术的投入,特别是研发投入,我们的R&D,也就是研发经费的投入,它的强度达到了6.53%,这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这几年我们是不惜重金在科技生产力布局上下了一盘大棋。另外,人才是全国第一高地,全国的两院院士,北京就占了一半。但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比如说我们每年也都从全球各个地方招揽英才,我们对英才到北京干事创业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再比如说,我们在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也加大投入的力度。从去年统计的情况来看,我们数字经济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40%以上,这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我们会抓住这个大的趋势、抓住时代前进的脉搏,大力建设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等等。

第三,我们认为北京还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处理好变量。习近平总书记讲世界现在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变革也带来很大的机遇。我们这个变量,北京市明确地提出来,处理好这个变量,我们总结为叫“五子联动”,下好“五子棋”。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还有,抓好北京的“两区”建设,也就是说自贸区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示范区这“两区”的建设。当然,还有重要的一子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这五子落好,抓住了这五子,就处理好了这个变量。

第四,我们认为在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上要扩容量。刚才我也提到PM2.5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不光是大气、水、土壤,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清洁性、多样性,这几年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每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同志都有切身的体会。同时,我们在水环境治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天蓝树绿水碧,山清水秀这样的景色,应该说在京华大地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第五,我觉得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在人民福祉创造上要给老百姓带流量。要紧紧地抓住就业,我们的调查失业率,现在也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人均收入这十年平均增长了百分之六点多,基本上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所以,我们想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切给老百姓更多的蛋糕,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会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在“五量”上还要继续发力,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北京的贡献。谢谢。

 

哥斯达黎加民族报记者

我来中国已经几个月了,去北京及周边很多地方都转了转、看了看。我发现北京、天津以及周边的河北三个地方的交通非常的方便,风景也非常好,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我现在了解到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在推进这三个地方的协调发展,请问中方有什么样的计划,如何实现这样的战略?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

谢谢记者的提问。京津冀协同发展始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天津、河北,对北京是一城独大或者用俗话讲叫出现了“灯下黑”,对北京出现了“大城市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后来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了,我们三地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自都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们简称“协同办”。我们三地协同办在中央协同办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从规划编制开始,从转变观念开始,从打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这里面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北京的一些做法。

一是北京从以前的集聚功能求增长转向了协同辐射谋发展。刚才我也谈到了,我们疏解了两轮,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我们首先是从三地各说各话、三个话语体系转到了共同说协同发展的这个话语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这四个方面都要逐步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够统一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二是北京要在这里面发挥带头的作用,就是刚才我谈到了从集聚功能向协同辐射来带动。以前北京也是好资源都拿过来,周边出现了虹吸效应。我们想,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肯定是要把大家带起来一起欢乐才是最大的幸福。

三是我们北京从“一城独大”要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两翼”就是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的“两翼”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四是我们要从谋划蓝图向重点突破来转变。我们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这四个领域都实现了率先突破。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这么多。

首页    学习之声    学习二十大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接受采访介绍北京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
当前位置: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接受采访介绍北京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2-10-18
0
收藏
热点排行

声明:本网信息仅供平台共享交流学习使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17329

专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