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初五的民间习俗有迎财神,赶五穷,开市等。从腊月末到正月,人们都忙着祭祀、拜年,相信很多朋友在正月里相遇后,常说的祝福词莫过于“恭喜发财”,由此可见,人们新年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发财了。想要发财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一些心理慰藉,新年自然也不能错过“迎财神”。故而迎财神在正月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因为各地习俗不同,迎财神的具体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过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接财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据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此时财神爷会来到凡间享受百姓的供奉,赐予他们金银财宝。
迎财神
大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迎财神可以说是这天家家户户的一场重头戏,清代的顾禄在《清嘉录》讲道:“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这路头神指的便是财神,也叫“五路神”。
这五路财神分别是东路财神比干、西路财神关公、南路财神柴荣、北路财神赵公明以及中路财神王亥,拜五路财神的寓意为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尽收。在北方人们通常会在初五清晨就开始燃放爆竹,迎接财神,向财神问好,而南方很多地方则有抢路头的习俗,在初四的晚上就将香烛、糕点、水果、祭牲摆好,由一家之主焚香在五个方位礼拜,对五路财神表示虔诚和恭敬。到了初五凌晨,就会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鞭炮放烟花,欢迎财神爷的到来,然后吃路头酒,希望财神爷能给家中带来财运,保佑新的一年了大富大贵。
民俗中财神分为文财神、武财神和君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君财神是柴王爷。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初五“迎财神”只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破五,赶五穷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忌串门
由于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送五穷”,如果在这一天走亲访友,人们认为可能会把别人家的穷鬼、晦气带到自己家,之后家人的好运气、好福气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因此初五忌串门。其实是因为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送五穷”、“迎财神”等祭祀活动,没有时间接待亲朋好友,因此初五不拜年的说法就流传了出来。
吃饺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北方叫“煮饽饽”。
初五很多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过去的饺子馅都是自己在家用刀剁的,而且在剁饺子馅时要剁到叮咚响,最好让街坊邻居都能听到,表示在剁“小人”。剁好的饺子馅包的时候,要将饺子褶捏得严严实实的,称之为“捏小人嘴”,人们把不顺心的事情归结到“小人”身上,在初五这一天除掉了“小人” ,一年中才会顺顺利利,大吉大利。
除了饺子之外,有些地方讲究在初五这天吃搅团,因为搅团是具有黏性的,正月初五吃上搅团便可以将不顺心、不好的东西黏住,新的一年都好运连连、万事如意。